皮肤病用药学问:皮肤病用药原则口诀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皮肤病用药学问,以及皮肤病用药原则口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皮肤病不同,用药有别!24种皮肤药外用药膏指南,一看就会!
- 2、使用皮肤病外用药,哪几个原则要遵守,不然会加重皮肤病情?
- 3、皮肤病的外用药常识,以及滥用激素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 4、试述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时的注意事项。
皮肤病不同,用药有别!24种皮肤药外用药膏指南,一看就会!
1、用药: 这类皮肤病常用的药膏都是抗生素类的,比如那氟沙星乳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等。
2、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等,常见药物有抗组胺药口服,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盐酸西替利嗪等,外用药物有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要根据不同的皮疹形态来选用。
3、治皮肤病的外用药 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的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锰酸钾溶液,0.1%的利凡诺溶液等。这些溶液大多是用来湿敷的。
4、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需要不同种类的外抹药物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外抹药物。例如,***可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药膏消炎止痒,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皮肤病,如荨麻疹或痤疮,则不适宜使用激素类药膏。
5、脸上长了很多藓用什么药膏好的比较快 如果张成一个圈圈的样子就是体癣,外周有点隆起。用药有很多,下面药物选择一种就可以了:克霉菌软膏,益康唑软膏,特比萘酚(盐酸特比萘酚)霜剂, 托奈酯霜剂,利拉奈酯霜剂等。
使用皮肤病外用药,哪几个原则要遵守,不然会加重皮肤病情?
用药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卫生习惯,如果在涂擦药物的时候,局部没有保持卫生,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大量的病菌被药物覆盖在皮肤上,反而不利于控制疾病。
要熟悉药物的禁忌证和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如洗剂不宜应用于毛发部位,它和粉剂均不能应用于结痂、脱屑及湿润的糜烂面;酊剂禁用于急性炎症或渗出糜烂者。
皮肤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如下。(1)正确使用药物: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疾病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等。
皮肤病的外用药常识,以及滥用激素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乱涂激素类软膏危害病例乱涂激素软膏皮肤变薄发亮一年前,李小姐因脂溢性皮炎,自己断断续续涂了一个多月的含糖皮质激素软膏,没想到脸部的皮肤变得更差。
“如果长期外用,尤其外用强效激素药,可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多见于面部,可见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痤疮样丘疹,伴有瘙痒或灼热感。
皮肤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激素是对皮肤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的产品,会大大的降低皮肤细胞的免疫功能,同时皮肤对外界***的抵抗力会降到很低的水平,皮肤的屏障功能受到完全的破坏,皮肤的整体功能混乱。
导致[_a***_]抗药性。对于一些由***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果不科学地使用激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会增强,导致治疗无效,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以上内容是关于重复使用***激素类药物危害的相关知识。
痤疮 使用含激素的软膏治疗痤疮,会引起皮质分泌过多,毛囊成角异常,无抑菌作用,加重对痤疮皮肤损害。病毒性皮肤病比如水痘、皮疹、水痘等,如果使用激素,很容易传播感染,加重皮肤损伤,甚至引起全身感染。3。
有些感染性皮肤病,外用了这类药物不但无效,还会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令病情加重,甚至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如果长期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其副作用大约有20多种。
试述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外用药注意事项:(1)注意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可根据皮损的性质和治疗需要,***取不同的用药方法。如皮损浅在或药物的透入性强时,则可局部涂搽;如果苔藓样变明显,须促进药物深达时,外用软膏后可加塑料薄膜封包。
注意事项:①询问过敏史;②详细告知用法;③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损部位而有所不同;④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于婴幼儿,面部和褶皱处;⑤外用药物浓度应由低至高,并需常变更药物。
、明确诊断。因皮肤病表现不一,患病后应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有些疾病还需要化验检查才能确诊。切忌自以为是或听信他人之言而误用药。对症用药。诊断明确后根据病情对症用药。
不可滥用:治疗皮肤病时,用非激素类外用药治疗有效的,一般不用激素制剂。 (2)从低效开始:激素类外用药的作用强度可分为强效、中效和低效。我们在选用时尽可能选择低效药物,而不要一开始就选用强效的。
关于皮肤病用药学问和皮肤病用药原则口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boqy.com/post/10608.html